首  页
新闻中心
走进中宁
权威发布
领导之窗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  首页 -> 综合 -> 科教
“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V2.0”发布
2025-09-04    

  我国科学家正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月球科学研究领域。

  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,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于8月29日发布“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V2.0”。这一嵌入式专业大模型的构建,为“数字月球”云平台赋予了高效运转的“智慧大脑”。

  人类研究月球地质演化,需依靠对撞击坑等地质构造的分析。而撞击坑的数量、大小、深浅、形态等特征,是解析月球撞击历史以及撞击效应的关键依据。

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忠介绍,目前,月球上识别出的直径1公里以上的撞击坑已超100万个,直径1公里以下的撞击坑数量至今无法精准统计。若完全依赖人工识别,要完成所有月球撞击坑的排查,“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”。

  月球专业大模型的应用大幅提升了科研效率,科研人员只需输入月球撞击坑图像及相关问题,专业大模型便能解答该撞击坑的形态、尺寸、形成年代等问题,并同步给出完整的文字描述。

20250901b33d5ec0a5714621bb06f33510466f99_cadef89c24b4411b9274a871a18b8992.png

图为“数字月球”云平台。

  发布会上,刘建忠介绍,在专业大模型的研究过程中,已建立了全面系统的多模态数据标注规范,构建了包含超8700个月球撞击坑、7272个月球其他构造的带标签指令数据集。“模型训练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。”刘建忠表示,“大模型在撞击坑年代分类与亚类划分任务中的准确率达88%,在月球构造自动识别任务中准确率达93%。”

  按照项目规划,“数字月球”云平台将于2027年完成建设,并面向全球开放共享。(记者李黔渝)

来源:新华网


运营单位:中宁县融媒体中心

联系电话:0955-5035386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955-8737187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210007

邮箱:znrmtzx@163.com

备案号:宁ICP备18000997号